有關手語翻譯

早期的澳門沒有聾人學校,聾人也無法進入普通學校接受文字教育,甚至連手語也不會。直到七十年代澳門聖保羅學校設立了聾人夜校,由一名懂 手語的上海籍老師教學手語與文字。從而散落在澳門各個角落的聾人逐漸開始彼此相識。1982 年 2 月來自美國的 Sr.Arlene Trant( 譚雅蓮修女 ) 來到澳門開創了「健聾社」成為首個澳門聾人服務機構,並在澳門開辦手語班推廣手語以便利聾人與健聽人彼此交流。手語與方言一樣,不同地區和國家乃至同一地區的手語也會不盡相同。例如 : 在澳門的聾人族群裡,手語劃分為不同的年齡層、教育程度及新移民。五十年代之前出生的 聾人看不懂文字,僅懂基本簡單的手勢動作。五十年代之後出生的聾人有幸 參加聾人夜校掃盲課程,掌握的文字雖然有限,但仍能以手語作簡單的表達 與交流。七十年代出生的聾人有了接受特殊教育的機會,儘管對書面語的理解與表達十分有限,但手語表達能力較強,可以嫻熟地以手語作溝通交流。 作為澳門新生代的聾人 ( 八十年代後出生的聾人 ) 生長在科技時代,生活箕視野已經走向世界。對於新事物的接受與傳播毫不遜色於聽人。中國、美國、 韓國、台灣及日本的聾人頻繁地互動交流,帶來各有特色的手語,而部分中國各地聾人亦透過婚姻移民澳門,更為今天的澳門手語注入新血,並推動着澳門的手語隨着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變遷而衍生發展。

隨着澳門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,聾人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多,手語作為聾健不可或缺的溝通工具, 凸顯出澳門迫切需要從事手語探討與研究,梳理整合本土手語,為有日常生活中有需要的聾健人士,以及廣大手語愛好者對本土手語文化有更多的認知與了解,更系統化、規範化地學習手語,本會作為一個聾人服務 團體責無旁貸地肩負起研究及推廣手語之社會責任。澳門網上手語學習資料庫由本會聰慧手語研究工作室開拓, 聰慧手語研究工作室曾先後編纂出版了澳門手語教材1-4級   澳門醫療手語   澳門兒童卡通手語。

 澳門網上手語學習資料庫可說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手語學習天地,讓更多的人認識澳門手語、了解澳門手語及學習澳門手語,從而也可以讓澳門手語走向全世界。